關于我們班里故事多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點評

關于我們班里故事多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點評

關于我們班里故事多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點評

  教學目標:

  1 、體會班集體的溫暖,老師的關心,同學的友愛。感受集體對個人進步的幫助。

  2 、提高交往能力,提高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和表達自己看法的能力。

  3 、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感謝,以發(fā)展同學之間的友誼,促進同學之間的團結。

  德育目標:增強愛集體的感情。

  教學重點和難點:

  1 、體會班集體的溫暖,老師的關心,同學的友愛。感受集體對個人進步的幫助。

  2 、提高交往能力,提高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和表達自己看法的能力。

  課前準備:

  1、學生課前準備:回憶一件自己和同學或和老師之間發(fā)生的一件事。

  2、教學器材:一棵有枝無葉的大樹、40—50片樹葉。

  3、教學課件。

  教學設計:

  幻燈片導入--學生回憶故事、講述故事--感謝伙伴--感謝卡表達感謝--體會、感悟友情與深情,集體的智慧與力量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引入:

  我們在一起已經(jīng)生活一年了,大家相互關心、共同學習和游戲,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呀?我們來講一講、演一演我們班的故事。

  二 、新授:

  1、導入:以幻燈片形式的課件出示10、11頁的圖畫,配上學生的配音。

  (1)圖1、大家好!我叫李燕,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發(fā)生在我和同學之間的故事。記得春游那天我忘記帶水了,我們組的李曉明發(fā)現(xiàn)了,馬上把他帶的兩瓶水分給我一瓶,我接過同學遞過來的水,感激地說:“謝謝你!”王曉東看見了也要把他帶的飲料送給我喝,我連忙說:“夠了,夠了!”

  (2)過渡語: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,在你和你的同學之間、你和老師之間是不是也發(fā)生了像李燕和他的同學之間這樣的故事。

  (3)圖2 、11頁的三幅圖:當你生病的時候,老師……;當你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時候……;當我們班獲獎的時候……。

  (4)這些故事你能和你的同學講講嗎?

  2、分小組講一講你和同學之間,你和老師之間發(fā)生的故事,并推薦出組內(nèi)講得較好的同學。

  3、全班匯報:請組內(nèi)推薦的同學給全班同學講講發(fā)生在他身上的故事。(也可以邀請幫助過自己的同學和自己一起演一演)聽了這位同學的故事,你有什么感受?

  (1)過渡語:老師、同學曾經(jīng)給予你多少幫助,那時你的心情怎樣,你最想感謝誰?把最想感謝的同學的名字記在綠樹葉上。

  (2)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。

  (3)記下你最想感謝的同學的名字,并貼在黑板的大樹上。

  4、制作感謝卡

  (1)過渡語:一年中,在我們中間發(fā)生了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,我們感謝這些同學,衷心的向他們說 一句:“謝謝你們!”要感謝的同學還有很多很多,是誰還幫助過你?什么事情?用什么畫面表現(xiàn)出來?寫一句什么話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?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些感謝卡吧!

  (2)學生制作感謝卡

  (3)同桌交流。然后把它送給自己所感謝的人。配樂《我的好朋友》

  三、課外延伸:

  當別人幫助了你,就請你及時的去感謝別人。一句“謝謝您!”“多謝您了!”既是禮節(jié)也是對他人的尊重,更是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。

  四、小結:

  我們的班級就像我們自己的家,在這里只要我們有了困難,就會得到幫助,我們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集體中的老師與同學。老師的關心,同學的友愛,集體的溫暖是時時刻刻存在的。

  板書設計:

  老師的關心

  同學的友愛

  教案點評:

  貼近生活的教育才是最真實的,學生從講自己的故事,談自己的感受中體會集體的溫暖,老師的關心,同學的友愛。感受集體對個人進步的幫助。交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提高,道德能力在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中提高。感謝他人的良好習慣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逐漸培養(y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