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“木桶效應”說反思幼兒園班級管理
時間:2022-10-11 17:58:50
由“木桶效應”說反思幼兒園班級管理
一、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對象的反思
幼兒教育的對象是一群3-6歲的孩子,他們天真活潑、聰明可愛。而“木桶效應”說帶有工具色彩,從某種意義上講,把“木桶效應”說用于幼兒教育之中,似乎是把孩子作為容器,視孩子為工具,是對幼兒主體性的忽視。在傳統(tǒng)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,有些教師認為孩子還小,什么都不懂,一味地進行“填鴨式”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(zhí)行。而現(xiàn)在的班級管理,提倡的是民主管理,要尊重每一個孩子,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。同時,孩子的知識、能力也不是水,水放于桶中會有溢出效應;而知識、能力是無形的,并不具有溢出效應,一種知識、能力的短缺也不必然導致其他能力的不可增長。
二、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焦點的反思
“木桶效應”說的關注焦點在于“補缺”,而不在于“拔高”。在幼兒教育中,我們如用“木桶效應”說來說明幼兒全面發(fā)展的重要性,這無可厚非,但在幼兒教育實踐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決定孩子發(fā)展的不應是他最薄弱的部分,而應是孩子最擅長的部分。當然,孩子如果是全面發(fā)展的,那是最好。倘若不是,教師也該明白人的智能是多元的,某一智能的欠缺并不一定成為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礙。孩子智能的發(fā)展沒有高低之分,只有優(yōu)勢弱勢智能的差異,人的發(fā)展總是存在一些不平衡,教師應該承認并尊重這種不平衡。
在傳統(tǒng)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,教師的關注點更在于對孩子的“補短”,毫無疑問,關注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,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(yōu)勢項目投入的減少。這樣一來,可能孩子會是平衡發(fā)展,但各方面又都無所長,實際上是一種“抑長補短”,不利于孩子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化發(fā)展。現(xiàn)在的班級管理中,教師意識到,孩子的全面發(fā)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(tài),而不是實然狀態(tài),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理想,而不是現(xiàn)實,教師應該創(chuàng)造條件鼓勵孩子個性的發(fā)展。如果有一個孩子,他的各方面能力一般,尤其是計算極差,但是他的繪畫能力卻很強,按照傳統(tǒng)的做法是花費大量精力
推薦文章
-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
-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
- 讓孩子認為"我能行"
- 擬人化語言的魅力
- 原已在我心上萌芽...
- 正確對待這些孩子
- 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,培養(yǎng)幼兒的語言能力
- 談幼兒教育中的批評教育
- 還給孩子一百個世界
- 討論的好處
- 論文:對待調皮幼兒的幾點做法
- 當孩子發(fā)生糾紛時
- 什么時候摸孩子的頭
- 及時的肯定
- 中班綜合:尋找蛋寶寶
- 幼兒數(shù)學游戲活動探討
- 烏龜
- 10月囟門閉合是否過早――許積德回答
- 小孩為什么不要睡沙發(fā)床?
- 大班音樂游戲教案《小螞蟻避雨》反思
- 中班主題《牛奶從哪里來》教案反思
- 滋補品創(chuàng)意朋友圈文案36句
- 文明導游朋友圈文案32句
- 好聽悲傷的網(wǎng)名403個
相關文章
- 幼兒園中班教育反思 “玩”出來的智慧
- 幼兒園托班課后反思——托班“運水”活動及反思
-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-防“高致病性禽流感”系列生成活動方案|快樂月亮船幼兒園管理
- 幼兒園教案大班語言兒童劇《垃圾桶有話說》反思
- 幼兒園情緒管理《小鴨找朋友》小班語言教案社交活動反思
- 幼兒園教案大班心理健康活動大膽說出來反思
- 幼兒園中大班“端午節(jié)”教案主題教育活動反思
-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初探
- 幼兒園安全計劃:班里的“理發(fā)店”
- 幼兒園安全管理計劃案:班級安全教育計劃
- 幼兒園安全管理: 淺談“安全教育與幼兒成長”的關系
- 幼兒園安全管理:“亡羊補牢”為時不晚 幼兒園安全管理:“亡羊補牢”為時不晚
- 幼兒園園長教研管理:對半日制辦班方式的思考
- 幼兒園工作經驗交流:班級管理工作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