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菜園里》教學片段

《菜園里》教學片段

《菜園里》教學片段

  教學片段
  教室的中間,學生每6人圍坐成一個小組,教室的四周擺著許多新鮮蔬菜,有白菜、卷心菜,有白色、紅色的蘿卜,紅色、綠色的辣椒,紫色的茄子,淺黃、深黃的南瓜,有穿著綠衣裳的黃瓜,還有細長的豆角。如果你要認為這是在上自然課或是美術課,那你就猜錯了。這是王俊老師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《菜園里》。
  上課了,老師親切的話語響起:“大家看,我們來到‘菜園里’,我們四周有這么多蔬菜,你們想認識它們嗎?”
  學生興奮地齊聲說:“想!”
  乘著學生的興趣,王老師繼續(xù)往下說:“那好,待會兒同學們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、摸一摸這些蔬菜,再讀一讀旁邊的小卡片,試著記住它們的名字,可不要把它們名字叫錯了!讀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,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認完了,就回座位?!?BR>  王老師的話剛說完,學生們便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飛向了教室的四周,微笑著看看這種蔬菜,摸摸那種蔬菜,有的還湊上小鼻子聞一聞,然后再饒有興致地拿起旁邊的小卡片讀一讀,看看這可愛的東西叫什么名字。
  王老師在教室里輕輕地走著,觀察每一位學生,分享著學生的收獲和快樂,當看到學生們因收獲而激發(fā)出學習的興趣時,她親切的話語又在同學們耳邊響起:“下面,王老師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記住了這些蔬菜的名稱?我拿出一種蔬菜,你們趕快把它的小卡片舉起來,大聲讀。比一比,看誰找得快,讀得準,聲音響亮。”
  王老師首先舉起一個大南瓜。學生們迅速地在許多張卡片中找出“南瓜”的卡片,并搶著大聲地讀出來:“南瓜”、“南瓜”……
  “你們找得很快,很準,但要注意‘南瓜’的‘南’是鼻音,請大家再讀一遍!”
  學生們準確地齊讀:“南瓜”。
  王老師又舉起了“黃瓜”、“豆角”、“白菜”、“卷心菜”,最后又拿出了紫顏色的“茄子”,學生們紛紛找出卡片舉著讀“qi6 zi”、“qi6 zi”、“qu6 zi”,王老師在眾多的讀音中分辨出有一個學生把“qi6 zi ”成了“qu6 zi”。王老師親切地說:“好像有人把它讀成‘qu6 zi’,我們再讀一遍,讀準它的名字――‘qi6 zi’,全班齊讀?!?BR>  根據(jù)學生們在課堂上反饋的信息和實際情況來看,生字確實是學生們學習的難點。
  此起彼伏的讀書聲過后,學生們慢慢地安靜下來。
  “你們想把剛才讀的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嗎?”王老師商量的語氣,體現(xiàn)了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。
  學生紛紛舉手。
  課堂上,學生清晰、自信地讀書,老師熱情地鼓勵,聲聲入耳。
  為了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文,將自己的收獲暢快地表達出來,王老師說:“你們剛才認識了那么多的蔬菜,誰愿意說說它們?說說你看到的,摸到的,感覺到的,你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!”
  “我剛才認識了豆角,我覺得豆角又細又長又軟,像一根鞭子?!?BR>  “我覺得更像一根繩子?!?BR>  “我剛才摸到了黃瓜身上有刺?!?BR>  “我知道了,南瓜是黃色的,是圓形的,它的皮很硬?!?BR>  “西紅柿,紅紅的,軟軟的,我聞了聞,還有一股清香味呢!”
  “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包菜?!?BR>  ……

  評析
 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,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。此課中,老師直接將情景生活化,并將教學明顯地分成了認識生活與探究生活兩個層次。
  第一層次是通過創(chuàng)設生活化的情景,走入相關認知的園地。此時課文所要學習的生詞已不再是一個個陌生的、生硬的方塊字的組合,而是一個個他們急于認識的朋友。當學生們在老師的幫助下,人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,知道了這些蔬菜的名字,并讀準了字音,認識了它們,歡快的氣氛就彌漫了整個教室。第二個層次則是創(chuàng)設了一個相對自主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學生們由看一看、聞一聞以及摸一摸,他們自然明白了更多。原來“豆角像一根繩子”,“西紅柿紅紅的、軟軟的、香香的”,“我們吃的包菜就是卷心菜呀”……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點,不是老師向?qū)W生講解的知識點,而是學生們獨自探究的“偉大”成果。學生們通過生活獲得了認知,又通過進一步的認知,明確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,語言也在認識和探究中得到發(fā)展。
  這是一個典型的開放課堂,我們仿佛看到了“教育即生活”的教育境界。在這里,教育不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,而是兒童現(xiàn)實生活的過程。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增長了學生們的知識,發(fā)展了他們的能力,形成良好的意識和習慣,并激發(fā)他們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