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發(fā)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的方法

激發(fā)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的方法

激發(fā)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的方法

不要總以為科學研究距離孩子還太過遙遠,是他們長大以后的事。特別是在幼兒期,孩子好奇心強,求知欲旺盛,正確的科學啟蒙教育,不僅可以開啟孩子的智力,培養(yǎng)孩子的觀察力、想像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還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。真的等到長大以后才來做這些工作,未免為時太晚。

  當然,與青少年相比,幼兒的科學教育重點并不在于教授科學原理,而是透過實際的生活經驗,引導他們建立觀察自然、愛護自然、探索自然的正確態(tài)度,從而培養(yǎng)其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:

  學會傾聽。當孩子問到“為什么我不能像蝗蟲那樣把草當作糧食”,“眼淚是從哪兒來的”,“蜘蛛怎么會吐出這么多絲”等問題時,你能馬上作答當然好,但如果你自己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,那么最好直率地承認你也不知道,然后肯定孩子的提問,并和孩子一起,通過請教專家、查閱圖書來得到解答。

  鼓勵探索。不少孩子會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。有位母親曾看見她3歲的女兒向廚房的地板上擲雞蛋,并天真地發(fā)問:“這些蛋為什么不能像乒乓球那樣彈起來呢?”在大人們聽來,這似乎十分荒唐,但有心的家長就應該發(fā)現(xiàn):孩子已經找到了科學之門的鑰匙—親身實驗。

  僅此一點就值得嘉獎,它所產生的價值比十幾枚雞蛋要寶貴得多。

  不要隨問隨答。過去30年的一項專題研究證實,在孩子問完問題后,家長通常只等待1分鐘就急于作答了。而專家們建議:不妨等待3分鐘以上—這樣,孩子們才有可能較完整、較邏輯、較有創(chuàng)造力地作出反應。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,家長還可給孩子更多的時間思考,并啟發(fā)性地提出幾個問題。

  評語不要絕對化。不少家長喜歡動輒便對孩子做出“很好”或“完全錯了”等絕對化的評語。這不利于孩子創(chuàng)造力的發(fā)展,因為絕對化的評語就意味著關閉了討論的大門。不妨多給出一些“這樣的回答很有意思”等建議,以使討論繼續(xù)下去,或在孩子錯誤的回答中發(fā)現(xiàn)某些合理的成分,以鼓勵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?!把普T”的目的是能讓孩子明白: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,絕對完美、絕對準確的答案實際上并不存在。

  常去博物館。博物館是引導孩子走進科學世界的最好課堂,參觀時不妨啟發(fā)孩子多問幾個“為什么”。

  寓教于樂。在游玩中最能開啟兒童創(chuàng)造力的大門。比如,放飛風箏,可以幫助孩子學到許多科學知識,他們會通過手中緊握的牽引線,具體又真切地感受到風向和風力在不同高度的變化,還會在玩耍中不斷改進技藝,把風箏做得越來越好,放飛得越來越高。再如在搭積木時,家長可引導孩子去發(fā)現(xiàn):什么樣的造型蓋起的房子最為穩(wěn)固?尤其是那些可自行拆裝的玩具,更有利于培養(yǎng)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。